地礦新聞
實現(xiàn)中國夢就是讓老百姓過上好日子
在《習近平談治國理政》一書中,習總書記圍繞中國夢的內容實質、實現(xiàn)途徑、依靠力量、外部環(huán)境等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論斷,從黨和國家領導人的角度,闡述了中國夢如何落實到各項工作中?!读暯秸勚螄碚芬粫羞€提到:中國夢的最大特點是把國家、民族和個人作為一個命運共同體,努力實現(xiàn)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中國夢。我的淺顯理解,中國夢是國家的夢、民族的夢,也是每個中國人的夢。
相比于《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的宏觀理念,也許《梁家河》記載的習總書記在其青年歲月中為群眾謀利,造福一方百姓的故事更通俗易懂,也更讓人感涕。《梁家河》記錄了習近平總書記在梁家河七年的知青歲月。通讀全書,我深刻地感受到了習近平總書記為民造福的初心、追求真理的精神、埋頭苦干的作風、攻堅克難的意志,這一切都值得我們學習。從書中我感受到了習近平總書記身上那種濃厚的一心為民的情懷,這種情懷讓我們肅然起敬,也值得我們學習。情懷是源于內心對于美好最深沉的追求,每一個人都是有情懷的,一心為民的情懷最無私,最受人尊重。
《梁家河》中,最讓人記憶深刻的是習近平同志在梁家河帶領群眾干實事謀發(fā)展的細節(jié),打壩修田,建沼氣,辦鐵業(yè)社、縫紉社、磨房、菜園,打井,掃盲……件件都是為民謀幸福的實事,特別是在梁家河口攻堅克難打成淤地壩,直到現(xiàn)在,那塊壩地仍是梁家河最好、最平整的土地,它是習近平同志當大隊書記時給梁家河留下的一筆豐厚的財富。
還有為解決燒柴難的問題,青年習近平遠赴四川學習沼氣建設,艱苦探索,建成全省第一口沼氣池,讓群眾廣為受益,當初修建沼氣拓寬的道路至今還在造福百姓。干這些事情,都是為了群眾的生活能變得更好。
青年習近平的實干精神和為民情懷帶來的不止是梁家河當時那些看得到的變化,還帶動影響了一批人,比如“一碗水端平”從注重公平到思考怎樣讓碗里有水,比如要做行動上的巨人,比如要想辦法巧干避免苦干等等,曾經一起成長的伙伴們一直都在為發(fā)展中的梁家河帶來更大的變化。
一心為民就是心中裝著人民,不計自身利益,甚至犧牲自身利益為人民解難題辦實事,《梁家河》里的青年習近平正是那樣的榜樣。
村里的事情,看似永遠都無法驚天動地,可是心里裝著人民,想著群眾利益,把一件件小事辦成了,人民受益了,面貌改變了,自然會得到群眾的認可和擁護。
相反,基層干部如果忘記人民的囑托和期待,在工作中人浮于事,動不動緊盯自身利益,總想著“撈一把”,甚至以權謀私,欺騙黨和人民,想辦法用手段侵占群眾利益,幾年下來,經濟無發(fā)展,面貌無改觀,與群眾離心離德,背離服務宗旨,損毀干部形象,破壞黨群干群關系,必定會受到人民群眾的唾棄和黨紀國法的懲處。
無論何時,每個人的生活都與國家和民族的命運緊密相連,國家好,民族好,我們大家才會好。用一句通俗的話說,中國夢就是黨領導大家砥礪奮進,自強不息,讓老百姓都過上好日子。